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:
衣柜里塞满了衣服,但有一半以上自己不会再穿。
平时买东西的塑料袋、外卖的一次性餐具,总是忍不住留下来。
明明家里不大,但每次收拾都能把自己累得够呛。
不懂断舍离,其实是掉进了“鸟笼效应”的陷阱。鸟笼效应是人类最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陷阱之一。它起源于心理学家詹姆斯的一个故事。
鸟笼效应的起源
1907年,詹姆斯和他的好友卡尔森打赌,不久就会让卡尔森养上一只鸟。对鸟不感兴趣的卡尔森听了之后并不相信。没过几天,卡尔森过生日,詹姆斯送上了一只精致的鸟笼。此时的卡尔森依然认为,即使詹姆斯给了自己鸟笼,自己也不会养鸟。可是,从此以后,卡尔森家里只要来客人,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,就会问卡尔森:“你养的鸟去哪里了?”为了不再疲于向客人一次次解释,卡尔森无奈之下,只好买了一只鸟。鸟笼效应正是利用了人的惯性思维。大多数人都会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没用的笼子,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添置一只又一只的小鸟,最后成为笼子的俘虏。
生活中的鸟笼效应
当我们得到一件物品时,往往会继续添加与之相关的东西,即便这些东西都并非必须的。例如:
家里有个空花盆,你就会总想买一些花放进去。
手里有张优惠券,即使没有想买的东西,也会想办法把优惠券用掉。
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无形的鸟笼,对于不需要的,敢于把心中的鸟笼去掉。
工作中的鸟笼效应
鸟笼效应不仅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,还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指导:
1. 控制自己的欲望
生活中的应用:
简化生活方式: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。人们拼命熬夜加班挣钱,努力追求更多更高档的东西。但如果让他们说出需要这些东西的原因时,相信很多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。我们的生活需要理性的对待,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枝枝叶叶,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幸福。
提升自己:任何时候,千万不要眼高于手,为自己当下所不能负担得起的东西买单。工作生活中不好高骛远,踏实认真地提高自己的能力。
工作中的应用:
明确目标:在工作中,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优先级,避免被无关紧要的任务牵绊。
优化资源: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,避免因为一些不必要的“鸟笼”分散精力。
2. 利用鸟笼效应培养好习惯
生活中的应用:
设置“鸟笼”:通过给自己设置一些“鸟笼”,培养“好习惯”的惯性思维。例如,每天睡觉前把床头的书翻开。因为鸟笼效应,敞开的书会更让人联想到读书。刚开始你可能只是看到书翻开着,就拿起来随便看看,长此以往,你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习惯这个动作,慢慢看的页数就多了,最终能够养成阅读的习惯。
工作中的应用:
设定任务清单:每天早上写下当天的任务清单,让自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你会发现完成任务变得更加自然。
定期复盘:每周或每月回顾自己的工作进展,总结经验教训,不断优化工作流程。
3. 避免直线思维
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:人脑是很难理解非线性关系的。我们的大脑倾向于简单的直线,也就是线性关系。而这种以线性关系为基础的“线性思维”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最擅长的,因为它最简单、也最本能。但大家往往在直线思维中受情绪的影响较大,而忽视了我们真正要的是什么,它又是否适合自己,我们想要什么样的一种结果。
生活中的应用:
多元化思考:在做决策时,尽量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,避免单一的直线思维。例如,购买大件商品前,不仅要考虑价格,还要考虑实用性、耐用性和未来的需求。
灵活调整:生活中遇到问题时,不要固守一种方法,尝试多种解决方案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。
工作中的应用:
创新思维:在工作中,鼓励创新思维,不要局限于传统的线性思维。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,可能会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案。
灵活应变:面对工作中的突发情况,保持灵活性,快速调整策略,避免陷入僵化的思维模式。
总结
鸟笼效应虽然是一个心理陷阱,但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利用它,就能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受益匪浅。通过控制自己的欲望、利用鸟笼效应培养好习惯、避免直线思维,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面对生活和工作,享受更加幸福和高效的生活。因此,从今天开始,试着扔掉一些无益的鸟笼,给自己设置一些正向的鸟笼吧!